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本网专稿:聚酯企业正在为上游原料做嫁衣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3-1-17 10:35:13  

近期,由于市场上聚酯原料供应量的减少,导致了诸多市场人士产生了“物以稀为贵”的念头,国内各个地区的大、小中间商以及下游聚酯企业购买原料的热情高涨,也不管后道织造企业是否处在“旺季”之时,从而导致了市场上PX、PTA、MEG、聚酯切片价格依然延续升势,特别是MEG上升势头凶猛。正是聚酯上游原料PX、PTA、MEG价格的一再上调,使得聚酯系列产品也不甘示弱地迅速调高了出厂价。近日,又由于裕华、佛山、金迪、亚美组成的“华南四方”企业已经将1月份市场暂定报价的7300元/吨提高到了7600元/吨,提升了300元/吨。诸多业者认为,这样势必会对“十方聚酯”有所刺激,后市“十方聚酯”也会调高联合报价。笔者现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仅供业内人士参考指正! 目前,国内聚酯切片价格已涨至7800元/吨。针对这种情况,“十方聚酯”在1月份的联合报价上会保持7300元/吨吗?假设“十方聚酯”考虑到下游厂家春节放长假的因素,就有可能会把1月份的结算价当作2月份的报价。毕竟BPL的联合报价也有可能在1月下旬继续上调。可以说,1月上旬下游涤丝生产企业受上游原料的影响,已经纷纷调高了出厂价格,仅一个星期就上调了400元/吨。目前市场上涤纶长丝FDY 50D的平均价格为12800元/吨、 FDY 68D的平均价格为11900元/吨、FDY 150D的平均价格为10100元/吨;DTY 75D平均价格为12800元/吨、DTY 100D的平均价格为11700元/吨、DTY 150D的平均价格为10700元/吨。虽然价格被提上去了,但是国内市场涤丝的成交量并不大,因为下游织造企业没有跟涨,对于上游涤丝原料部分织造企业也是采取现用现购的方略,可以说,国内囤货的织造企业还是比较少的。这次好像涤纶长丝与涤纶短纤经过本轮的补涨后,价位已经基本回到跌价前的水平,长短丝企业利润丰厚的局面有望再现了。其实,由于下游织造企业开机率因春节长假的缘故而正逐渐降低,这样必将导致涤丝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的境地。根据笔者电话采访获悉,已经有几个涤纶长丝企业下个星期准备降低开工率,用停掉一部分生产线的战略来应对原料聚酯切片转嫁给涤丝企业的高成本。一旦下游涤丝企业购买聚酯切片的热情不高了,聚酯切片价格上涨必将受阻。目前,国内织造企业最高开机率才勉强达到80%,平均开机率为65%,最低开机率为50%,整个市场都对FDY类产品感兴趣。再如,国内各大交易市场上的涤纶短纤产品也跟涤纶长丝产品一样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而跟涨,例如,1.4D*38MM直纺大化纤的价格已经上涨至8800~ 8900元/吨,在短短的两个星期时间里,涤纶短纤价格的上涨幅度已经达到了将近1000元/吨。通过笔者与几位业内人士探讨得出,近期涤纶短纤价格想冲破并稳定在9000元/吨的价位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可能接二连三地因上游原料价格上涨而上涨,假设没有下游做支撑,这种上涨势头也只能如流星一闪而过。由于去年12月下旬~1月中旬经销商所囤的货还大都捂在手上呢!至今诸多中间商还在原料上涨的同时不停的通通吃进,一旦所有人都有了春节后必是大涨行情,应将手中的货留待那个时候抛售的念头,笔者很难想象春节后市场会“繁华”成什么景象?切记!千万不要过早地把春天的利润提前索取,毕竟近期还有那么多的下游织造企业在生产春夏季用的薄型面料。昨天晚上就有一个广东中间商对笔者说:“2003年的化纤交易市场可有好戏看了”,这戏的结局但愿不是喜忧参半,更不是市场风险在其中的缩影。 众所周知,离春节到来的时间已经是倒计时了,这个时候,由于下游面料企业的产销并不十分理想,国内的部分没有接到“紧急外单”的聚酯下游织造企业已经考虑着春节放长假了,1月下旬~2月中旬肯定是织造企业的停工高峰期,如此一来,聚酯产品市场将会出现与往年同期一样的交易清淡现象,假设聚酯企业不采取“限产”的措施,聚酯企业不出两个星期就会显示高库存的征兆了。根据笔者电话采访获悉,目前还有不少的中间商手里囤着前期低价位的聚酯系列产品,难道他们就永远地将手里的货不出手吗?也正是因为中间商近期“多囤少出”的所谓市场营销战略才导致了聚酯系列产品在下游织造企业开工率并不高的前提下一涨再涨。谁又敢断言这次的大涨行情中“泡沫”少呢? 回顾1月初,国内外的聚酯原料市场受PX价格暴涨的影响,使得PTA与EG的价格不断上涨,PTA的外盘现货成交价为590美元/吨,合同报价为550美元/吨。要知道,沉浸在价格“飘红”喜悦中的PTA经销商在外盘高涨至590美元/吨(CFR 中国 L/C 90天)以上之时,又蓄势上攻600美元的大关,而有大部分中国买主根本不情愿接受590美元/吨(CFR 中国 L/C 90 天)这样的高价格,国产PTA市场价也已经达到了6100元/吨。珠海BP公司35万吨PTA装置目前已经投料生产,据说已经生产出了质量过硬的PTA产品,只不过暂时还没有进行产品交易而已。另外,据悉,由于亚洲地区有2条42万吨生产线正在检修,将影响着2003年1月份PTA的供应量,估计市场上会减少3万吨的交易量。与此同时,聚酯产品的第二大原料EG供应也非常紧张,价格飙涨。EG的外盘报价为610美元/吨,国产EG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了6400元/吨,仅仅一个星期国内各大石化厂的EG出厂价格上调幅度就达到了750~850元/吨。例如,燕化和北京东方已经将EG产品由先前的5350元上调到现在的6100元/吨,国内部分EG生产厂最低出厂价也达到5800元/吨以上。据悉,1~2月份EG检修装置产能达到120万吨,相当于减少当月供应10万吨,但需求方面,仅聚酯开工增加产能130万吨,相当于增加EG需求5万吨/月,所以2003年1~2月份EG供应将非常紧张。要知道,目前国内下游聚酯企业有60%的EG原料是依赖于进口的,国际上EG生产装置的开工情况对国内EG价格和供应量多少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虽然上游原料价格“居高不下”,表面现象看来是带动着下游聚酯产品继续跟涨,但是以上事实的出现真的必须让“十方聚酯”也做出相应的所谓“上调反应”吗?笔者认为“十方聚酯”在市场“人为炒作”气氛加重之时,应该起到平衡利润、稳住市场的作用,切不可让市场上各类聚酯产品的价格走极端,因为下游织造企业一天不是旺季,聚酯行业就一天得不到属于自己的利润,到头来,又导致了上游拿大头、下游拿小头、甚至是没头拿的结果了。只要聚酯企业稳住市场价格,上游原料价格想不断上冲也是不可能的,这样,才能使各个产业链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顾超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