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蚕茧生产略有下降茧丝供求矛盾有所缓解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陈亦庆最近指出,2002年国内蚕茧生产比上年略有下降,在多种原因作用下,茧丝产销、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整体上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2002年,全国春茧生产遇灾害性气候影响的地区较广,苏、浙、川、渝、陕、皖遇较长期的低温多雨,山东遇到倒春寒。各地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性气候的影响,有些地区春茧单产、质量还有所提高,全国春茧产量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11.74%。秋茧生产方面,由于茧丝价格持续低迷,一些地区调整了生产,减少发种量,有些地方还遇到持续干旱及病害,秋茧生产减产减收,部分地区减产10%-20%。 从全国全年情况看,大部分主产区呈现不同幅度的减产,但由于广东、广西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长24.44%和24.86%),缩小了全国的减产幅度。初步统计,2002年全国桑蚕茧产量约51万吨,同比略有下降。此外,由于受灾害性气候和病害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产量、质量同时出现较大降幅,影响了出丝率,从而影响有效供丝量。据反映,柞蚕茧生产也有类似情况的出现。 根据2001年和2002年的桑蚕茧、柞蚕茧生产情况及2001年过剩茧丝转到2002年,估算去年上半年的丝(长短纤维,下同)供应量约4.38万吨,下半年约5.29万吨,全年桑、柞丝供应量约9.67万吨。从内外销需求量来看,2002年上半年约需用丝3.93万吨,下半年约需4.32万吨,全年共需约8.25万吨。根据以上数据,全年产销相抵约过剩丝1.42万吨,考虑到去年一些主产省蚕茧质量下降而出丝率减少的因素,估计过剩长短纤维丝约1万吨。 陈亦庆认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去年尤其是下半年的茧丝供求情况好于8月份哈尔滨春茧收烘工作总结座谈会上预测的形势,其主要原因在于: --丝绸产品的出口量有所增加。1-10月丝绸全商品累计出口折丝量约5.11万吨,同比约增长5.25%,尤其是下半年出口增长较好,出口折丝量估计为3.24万吨,同比增长11.03%。估计今年全年的出口折丝量约6.19万吨,比去年增长约6%。丝绸原料性产品的丝类和绸缎出口增长显现较早,增幅较大,某些丝绸产品对其主销市场增幅较大。从海关统计看出,并没有受印度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下半年丝类对印度出口保持增长势头,1-10月累计对印度丝类出口量约占总量的40%左右。 --蚕茧生产略有下降,茧丝供大于求的问题有所缓解。去年全国蚕茧生产略有下降,各地区在生产和质量方面呈现较大的不平衡性,有些主产区受行情低,有些主产区受灾害性气候影响严重,茧丝质量下降,有效供丝量减少。总体上看,2002年一方面内外销需丝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蚕茧生产受到一定抑制,加上不少产区蚕茧质量下降,供丝量减少,导致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同时必须看到,目前丝绸行业供大于求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