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中东局势与中国石油储备
油价、股价和金价,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作为战略资源,石油对全球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来,油价一直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油价上涨直接后果是增加经济活动成本,对经济起制约作用。美国经济90年代后期持续较快增长,世界油价走低是重要原因。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胡珀指出,油价每上涨一美元,消费者每年多付出120亿美元。还有人估计,油价每上涨5美元,非能源非金融行业的年利润下降2%。 对伊战争与油价 由于美国坚持对伊拉克动武,世界油价持续上涨。2002年9月的油价一度达每桶30美元,比年初上涨了五成。美国CNI公司原油分析师伊戈斯认为,油价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原油库存数字剧减。美国石油协会(API)估计,美国原油库存在今年8月剧减了950万桶;成品油库存减少了540万桶。原因很可能是美国把大量油品转为对伊战争用油。 据悉,经合组织工业国的石油储备高达26.2亿桶。这个数字高出2000年底油价走低时储备水平1亿多桶。因此有人认为有这样充足的储备,对伊战争引发的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是有限的。 各国加紧石油储备 其实,让人担心的并不是伊拉克的原油供应。由于禁运,伊拉克石油出口数量有限。美国进口的伊拉克原油已降为今年年中的每天仅十几万桶,今年伊拉克还曾停止油品出口整整一个月,也未影响美国国内的供应。 一旦美国向伊拉克开战,全世界最大油产国沙特阿拉伯及科威特再三保证,尽管它们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为稳定市场两国也准备增加产量来弥补伊拉克减少的原油供应。但战争一起,人心动荡局势动乱。中东产油国将会重新考虑他们的石油政策。这种非市场因素对世界油价的影响是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的。因此,要有充足的储备,才能做到“手中有油,心中不愁”。 作为头号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也是最大的石油储备国。2002年8月美国原油库存为2.9亿多桶,汽油库存为2.1亿桶,燃油为1.3亿桶,总计约6.3亿桶。占经合组织总储量的约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从欧佩克130多天的进口总量。 日本也一直在增加石油储备。日本国有石油公司和最大的私有炼油公司在今年夏天增加了储备。日本政府估计,日本石油储备足以维持170天的消费。国际能源组织也已经要求26个成员国储备相等于至少90天进口量的石油。 不仅石油消费国,而且产油国也开始储备石油。据科威特《火炬报》报道,波斯湾产油国已在区外建立紧急石油储备,以应对美国对伊战争给海湾地区乃至国际石油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国家已储备了大约七千万桶原油和炼油产品。科威特在海外的石油储备量有1500多万桶。储藏地点包括美国东海岸、非洲和新加坡。 作为应急措施,有的国家租用大型油轮用于紧急储备。今年入夏以来,英国伦敦油轮租赁市场火爆,大型油轮的租赁供不应求。 2005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1亿吨。到2020年,可能超过日本目前2.5亿吨的水平,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到2030年,中国石油的净进口量将从现在的每天200万桶(约合27万吨)增加到每天980万桶(约合135万吨)。 中国石油储备现状 仅按目前进口量计算,每桶石油价格上涨五美元,中国人每天就要多花1000万美元。显然中国的石油安全正在受到威胁,中国不得不为中东局势付出代价。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7天。 国际能源组织建议中国应至少储备5000万桶原油(约690万吨),相当于目前25天的净进口量。即使如此,也远远低于该组织对成员国要求的90天进口量储备。中国并非国际能源组织成员国。即使达到25天进口量的要求,也需16亿美元的经费,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 据报道,中国正准备设立战略石油储备,有关当局将在年底向国务院递交一个可行性报告。据透露,该报告将提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在2005年应达到600万吨,相当于中国去年进口石油的十分之一。 中国对亚洲邻国建立地区石油储备的呼吁,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最近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能源论坛会场外,亚细安十国、日本、韩国和中国举行了有关东亚东南亚石油保障问题的会谈。这些国家同意应尽快成立一个资源共享网络。 中国石油储备战略 早在2001年3月,朱镕基就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实施国家石油战略问题。此后,一个名叫“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方案的拟定工作就开始了。最近,这个方案在国家经委和计委联合主持下基本敲定。根据这个方案,将建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负责中国石油战略体系的建设。为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中国将在未来20年内投入1000亿美元的资金。 在“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总体框架下,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和石油安全保障体制。估计将用100亿美元建立一个国家石油基金,构建石油金融体系,参与全球石油期货市场。此外,还包括建立石油运输船队和远洋护航力量,建立战略储备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等多元储备战略。 目前中国已经确定将新疆,陕甘宁,川渝,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四大战略储备田。将其中部分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气田封存或限量开采,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和国外通行的做法一样,中国的石油储备由政府与企业共同负担。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储备基地初步选在广东大亚湾。 中国的能源储备进度严重滞后。按目前计划,到2010年储备量也只不过相当于40天净进口量,远远低于美国和发达国家现在的标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