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服装产业盘点
2002年,我国服装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品牌逐渐壮大,消费市场始终活跃,销售平稳增长。 --发展走势渐强 2002年以来,受国内市场需求升温和出口需求增加的双重影响,我国服装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加快,产销衔接良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一季度服装产销率为99%,二季度为99.7%,三季度为99.4%。2002年1-10月,全国生产、加工各类服装比2001年同期增长9.4%,西服及西服套装增长15.5%,衬衫增长5.3%,儿童服装增长21.6%,针织服装增长8.8%,羽绒服装增长10.2%。 从进出口情况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中国服装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02年1-10月,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62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5%,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50%。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507.17亿美元,增长14.43%,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9.32%;进口总值为118.23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4.97%。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388.94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设限国家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前三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到设限国家金额达108.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67%,占总出口的比重已提高到24.24%。用出口竞争力系数(即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评价,这几年中国服装业竞争力系数始终保持在93%以上,一直居世界最高水平,2002年更是如此。 --品牌步入佳境 品牌越来越多,品牌越做越大。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名星代言品牌一浪高过一浪。二是广告越做越大。庄吉2002年广告投入超过5000万元;报喜鸟、法派、美特斯邦威等也大笔投入广告资金;波司登1500万元在央视黄金时段作出“登月”广告。三是知名品牌寻求深层次发展。杉杉斥巨资启动“人才与品牌工程”,以“百年大业,以人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觉醒意识推动品牌工程的深度发展;报喜鸟则一步跨出国门,与世界纺织巨头玛佐托集团强强联手,走捷径打造世界级知名品牌。四是品牌经营灵活多变。买断经营、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同时,经营观念发生着巨大 变化,要向生产要质量,更要向物流要效益。 --消费市场活跃 2002年的服装消费市场始终非常活跃,销售增长平稳。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需求一直保持平稳增长,衣着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般保持在10%左右。2002年前10个月,国内消费品市场需需求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幅达8.7%。服装销售价格继续走低,前10个月服装价格同比下降了2.3%,使服装市场保持热度不减。同时,降价促销也进一步活跃了服装市场,更促进了服装销量的增加。据市场调查显示,有50%的人选择在换季打折时购买服装,而在旺季和流行期价格较高时购买的人只占37%。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200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为427元,同比增长11%,占消费总支出的8%。衣着消费缓慢增长的同时,成衣消费率逐步上升。 (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