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详解海关管理新变化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海关面临关税税率降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严峻考验。海关的管理理念、工作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采访了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 记者:如果回顾过去的一年海关面临的最大考验,你认为是什么? 牟新生:是海关税收。这是一个方方面面都很关注的问题,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全年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净入库2590亿元,比年初财政预算计划多收190亿元,比历史上最高的2001年多收了9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但我们还是经常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去年海关的税收征收情况。因为去年上半年海关税收只有1136亿元,同比下降近92亿元,与计划进度相比,少收近64亿元。这种情况以前是没有过的。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牟新生:去年是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加入WTO对中国挑战是多方面的,而海关工作中受加入世贸组织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税收。为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2002年关税减让义务,自去年1月1日起,中国关税总水平从15.3%下降到12%。这对海关税收影响特别大,老实说,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与税率的下降相比,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海关还必须执行世界贸易组织的估价协议。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按照我国的规定,在估价方面,海关是处在主动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完全不同了,海关在确定进出口货物的海关完税价格时是以进出口商申报的实际成交价格作为基础的。完税价格高,则征税多,反之则征税少。就这一点而言,对海关来说是冒很大风险的。如果有怀疑,我们可以依法举证,但必须做大量的工作,必须有依据。 记者: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进出口形势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作为一个监督管理机构,这会不会给海关造成压力? 牟新生:压力是有的。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海关如果一味强调把关的话,也是很被动的。海关既要把关也要服务,必须加快通关作业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海关监管模式。2002年,作为现代海关制度中心环节和突破口的通关作业改革得到全面实施。“快速通关”、“便捷通关”、“无纸通关”、“联网监管”等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同时我们还及时协调推广了上海“大通关”经验。现在,外商到中国投资,特别看重通关环境。通关环境好,通关效率高,对外商吸引力就大。通关环境是否优化已经成为外商来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记者:很多人认为,关税税率下调了,海关打击走私的压力就不大了,真的吗? 牟新生:不是这样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税率下调了,但是走私对中国海关的挑战并没有减少,而且以价格瞒骗为代表的走私行为变得更狡猾、更隐蔽,这对海关缉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去年5月开始,我们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反价格瞒骗专项斗争,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综合运用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手段开展打私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继续加强反走私综合治理,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003年,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海关系统全面建设现代海关、实现建立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目标的第一年。全国海关将针对走私犯罪的新动向、新情况,适时调整反走私战略,始终保持打私高压态势。加快建立起符合WTO估价规则、具有反价格瞒骗能力的海关税收征管长效机制,确保海关税收应收尽收。同时不断推进“电子口岸”、“电子海关”、“电子总署”建设,切实提高海关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