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PTA扩建情况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使得化纤生产尤为重要。而PTA又是其中的化纤原料之一,PTA俗称“精对苯二甲酸”,主要用于生产聚酯,而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最主要的品种,在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中占将近80%的比例。在中国,以聚酯为原料生产的聚酯纤维已经在合成纤维总产量中超过了80%的比例。加之,聚酯还用于生产非纤维产品,非纤产品消耗的PTA的数量近来增长迅速,非纤领域聚酯的用量持续增长。例如,瓶级聚酯已经广泛用于各种饮料的包装;聚酯薄膜主要用于包装、胶、磁带等领域。因此,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纺织工业供应充足的优质原料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呈现出了“供大于求”的不利局面,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人士“硝烟四起”地大打价格战,使得聚酯行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甚至于还出现大面积亏损的严重后果。这种高速的发展势头仍在继续,聚酯超高速发展更突出了原料PTA及EG工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同时也提供了发展上游原料的机遇。 由于中国聚酯工业持续高速发展,使得原料PTA工业发展滞后造成长期的巨大缺口。虽然最近已加快了原料发展的速度,PTA略有好转但至2005年仍有310万吨缺口,2010年还有200万吨缺口。;例如,2000年中国聚酯需要PTA原料460万吨,而2000年中国PTA的产量为213万吨,产量约为210万吨,开工率超过了90%,仅能满足43%的国内需求,另外57%的需求需要进口。其实中国也有10家大企业生产PTA了,目前中国的PTA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其PTA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约为全国80%,有扬子石化公司、仪征化纤公司、上海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公司、洛阳石化公司等;此外还有中石油的辽阳石化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其中扬子石化2002年是最大的一家,年产能超过60万吨,济南化纤总厂和乌鲁木齐石化公司是最小的生产厂家,年产能仅为7.5万吨,其它生产厂家的年产能都在22.5万吨到35万吨之间,生产技术全部自国外引进,大部分PTA生产厂家都有下游聚酯装置,扬子石化是个例外,其PTA产量的一半以上都供应给同属于中石化的仪征化纤公司,仪征化纤本身有一套从美国阿莫科公司(现BP公司)引进的年产25万吨的PTA装置,该装置在1995年投入使用,经过增容改造现在年产能已经达到35万吨左右。2000年中国进口PTA数量约250万吨;2001年为310万吨左右;2002年生产PTA 230万吨以上,进口了400万吨。由于中国国内PTA需求很大,国外投资者纷纷来到中国建立合资或是独资企业。 近几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和高额利润的驱动以及国内聚酯工程技术的进步,使中国的聚酯工业呈现了超高速的发展。聚酯产能由1996年底的252.8万吨增加到2001年底的880.7万吨/年,特别是2001年的聚酯产能增幅高达48.13%。由于国内原料PTA的供应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聚酯、涤纶行业的健康发展,聚酯上游原料PTA大部分依赖进口,使我们的聚酯、涤纶行业严重受制于国外PTA生产商。目前,中国PTA的总产能在325万吨/年,如果加上在建和扩容的项目,至2003年底我国PTA的总产能将为465万吨/年,2005年我国PTA的总产能为659.5万吨/年,2003年下游企业对中国PTA需求量已超过750万吨/年,年增长率为9%。而2003年我国下游聚酯对PTA原料的需求量为685.6万吨/年。根据相关部门预测,中国聚酯需求在2005年将达到930万吨到990万吨,其中850万吨到900万吨左右会用于生产纤维,占全部产量的90%,非纤领域聚酯需求量将达到80万到90万吨,占10%。因此,2005年下游聚酯行业对PTA的消费量将达到860万吨,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下游聚酯企业2003年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至少236万吨/年的PTA原料、2005年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至少300万吨/年的PTA原料才能满足生产需求。说明2003年~2005年中国的PTA还会很大的缺口,中国必将继续扩增PTA的产能。可以说,在2002~2005年期间,国内共有大约10个PTA在建拟建项目总计434万吨左右的新生产能力可能相继完工,2005年以后还有4个待建项目共215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可能形成。届时我国PTA的供求关系将发生较大变化,PTA自给水平有较大提高,进口PTA的数量将会逐渐减少。 2003~2007年,国际上至少有6家公司有意在中国建PTA工厂,例如,宁波杜邦公司的53万吨/年的PTA装置将于2005年正式投产、上海远东纺织的50万吨/年的PTA装置于2005年建成、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已经完成了在上海的50万吨/年PTA装置的可行性研究,预计2005年建成并投产、浙江宁波三菱化学公司的53万吨/年的PTA装置于2005年建成、座落在江苏张家港的三井化学公司的PTA装置于2005年以后建成等等。由于中国PTA需求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国内的大企业对PTA项目投资的源动力。例如,扬子石化公司原45万吨/年装置于1997年扩增至60万吨/年,2001年又扩增至70万吨/年,并拟至2003年进一步扩增至105万吨/年以上;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利用杜邦公司的生产技术建设一套年产能45万吨的PTA二号装置,计划2003年3月下旬正式投产,届时仪征化纤将成为中国最大的PTA、聚酯和合成纤维一体化的生产基地;河南洛阳石化10万吨/年PTA装置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生产、辽阳石化的53万吨/年PTA装置将于2004年建成、南京扬子石化45万吨/年PTA装置于2004年建成、绍兴展望集团等三家企业合资计划在浙江绍兴建立45万吨/年的PTA装置,预计将在2004~2005年投入生产运行;BP珠海阿莫科化工有限公司PTA项目将建4条生产线,年产能力250万吨的总规模布局,2002年已经投资了1.8亿美元,该装置将于2003年初投产,年产量35万吨。同时,又预定新投资3亿美元,建设第二套PTA装置(年产50~60万吨),预计2006年第2季度至2007年投产,这两条生产线将使珠海在2006年达到年生产100万吨的PTA能力;宁波台塑的70万吨/年的PTA装置于2005年以后建成。台湾台化、远纺、杜邦计划在大陆设PTA厂台化已选定在宁波设厂、杜邦选定在浙江设厂、远纺选定在江苏设厂,三家公司规划年产能均在60~70万吨,预计在2005-2006年后才会完工投产;台湾化学纤维公司于2001年8月投资126亿台币扩大三个PTA装置,使每台装置产能达到50万吨/年,到扩能结束,该公司的PTA产能将达到150万吨/年,成为台湾岛内最大的PTA制造商。 台塑集团将在台湾六轻工业区加码投资新台币1200亿元,进行六轻第三期扩建工程,进行各项石化原料去瓶颈增产计划,预估完成时间在2003年底。总之,2003~2007年,国内外在中国在建PTA装置的生产能力为278万吨/年,拟建PTA装置生产能力为426万吨/年。 其实,1996年?2001年全世界的PTA产能增长大大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利润下跌以至生产者无法弥补资金成本,包括债务和利息偿还。为了应付价格的下降达到预计的投资回报率,一些企业便通过从工厂规模和加工程序优越化两方面来实现。例如,现在新建PTA工厂的规模已经从1995年的平均25万吨迅猛增加到今天的70万吨。而由于中国新的PTA项目进展很慢,到2005?2006年中国将面临PTA短缺问题并受到现货价格的影响。 今后,对于中国扩建的PTA生产厂家而言,PX的供应量问题将日益严重,毕竟到2003年中国需要额外进口100万吨的PX,以满足下一年新增PTA产能需求,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许,未来中国PTA的需求预计真的将持续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那么中国还需要逐步增加国内PTA的供应量,让PTA新建项目在2010年以前根据下游聚酯行业需求量的多少而陆续投产,因为国内稳定且有价格优势的PTA供应将有助于聚酯工业的发展。(本网特约撰稿人 顾超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