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尽快将品牌产品转变成名牌产品
早在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就发出了“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号召。2001年江总书记又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与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在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加工工业中,加快形成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大规模制造能力。” 何谓名牌?“名牌是一种符号,是高价位商品的一种代名词。”随着中国已经加入WTO第二年的钟声敲响,中国更加面对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名牌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如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世界名牌”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生产出世界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众多享有“中国名牌”声誉企业的企业家们朝朝暮暮的奋斗目标,更是拥有了“中国品牌”荣誉企业的企业家们一生一世的不变追求。特别是市场国际化也将成为中国名牌成长的摇篮,市场化本身就是中国名牌发展的方向,这将是中国品牌成长的必由之路。 近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林宗棠在一个重要的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工业企业应积极争取在5-10年内,创立数百项中国名牌产品和几十项中国的世界名牌产品,形成几十家大型跨国企业”。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说,到2010年上海将拿出10个世界名牌。上海市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日前在质量月系列活动“企业家论品牌报告会”上宣布:上海市新一轮名牌战略已经启动,上海市新一轮名牌战略提出了实现“五个一批”,并且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强势大名牌;发展一批和上海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名牌;扶持一批对上海私营经济发展、创业具有示范意义的好名牌。 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在本世纪初的十五年里,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总体上将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同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人们将更注重名牌消费,智能化、绿色化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可见,人们对商品的要求,将不仅局限于功能上的满足,一种商品能否超越产品功能而给人们带来某种感官、情绪或情感满足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在相关部门对全国20多个城市5万余名消费者的调查中发现,认同名牌的人数逐年稳定增加,而且与教育程度成正比。因为中国社会出现的穿名牌的社会阶层,他们一般都是服务于外资或独资企业的中高档职员或是“先富起来”的私营业主。他们引导潮流的作用,让一些收入不高却又想潇洒一回的工薪阶层,也只能在饭菜上节省出一笔资金,去购买几件昂贵的服装,并以穿上名牌为荣,以上现象足以说明“名牌”产品正在影响着中国现代人的观念以及消费。专家预测,在这最初的15年里,我国居民的基本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之所以说,中国的化纤纺织企业应尽快将品牌产品转变成名牌产品。 众所周知,由于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缺少中国名牌产品,同样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5到1/4。例如,美国杜邦的“莱卡”弹性纤维生产出来就比中国的弹性纤维高出成倍的价格,这也是“世界名牌”的高价值所在。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名牌虽贵,但品质不凡。例如,曾经有一位衣着考究的男士指着自己身上几千元的皮尔·卡丹上衣对众人说:“名牌的服饰质量就是好,其面料手感比普通的衣服好得多,而且洗了好多次也不变形。”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计算一下,国外的纺织服装企业因为拥有世界驰名的国际名牌产品,使得他们又占了中国多大的市场份额呢?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够找到代理国外名牌产品的代理商店,中国的人群里,又有多少人佩戴或穿着鳄鱼、梦特娇、金利来、圣大保罗、华伦天奴、圣罗兰、路易威登、老人头等来自意大利、法国的牌子,从西装、衬衣、领带、皮鞋、皮包甚至领带夹无所不有,价钱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不等。 多年以来,国内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对“名牌”这个概念总是“敬而远之”的,认为可望不可及。而我国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的管理层却不那么认为。早在1985年,也就是海尔刚刚起步的困难阶段,他们就明确提出创造名牌的目标。想想看,这个时候许多企业连商标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更何况名牌意识。其实,企业不是等大了以后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从始至终与名牌战略相伴。一个品牌的塑造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的提升过程。一个品牌被市场认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这一点上,海尔树立了现实的榜样,海尔集团给自己定下的发展目标就是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世界名牌。再如,联想集团也雄心勃勃,争创世界知名品牌。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定下的目标更为具体:明年啤酒产量进入世界10强,2010年进入世界前三强。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从以上实际例子中得到更大的启发才对。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的企业中,有品牌的企业不足3%,而名牌又是从品牌中诞生,可想而知,名牌就成了“稀世之宝”了。虽然国内小市场已经转化为国际大市场,但是,当务之急,我们纺织服装企业不能先奢望的考虑创世界名牌,因为凡是急功近利的企业是不能创造世界名牌的,一个世界名牌企业成长起来要靠长期的市场考验,靠用户的考验。目前,可以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成长,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一批质量过得硬、市场占有率大、服务意识强、品牌美誉度高的产品导入名牌战略体系,加大培育和保护力度成为现实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另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把有限的社会资源向名优企业优化配置。一方面鼓励企业造势,另一方面又要约束企业不能肤浅、简单地造势。创世界名牌要依靠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把创新成果真正落实到名牌产品上。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中先培育出单项冠军,然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争取整体冠军的全民族经济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也要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美国、日本的名牌企业颇多,名牌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它们成功的奥秘到底在哪里?最重要的一个奥秘就是;该国高度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培养和训练,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使员工们真正成为拥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技术精湛、工作效率高的“名牌员工”。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一词的真正价值。更让世人明晰现在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质量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一种“牌子”的竞争,是一种文化的竞争。另据海外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商业部长阿卜杜勒·拉扎克·达乌德表示,政府已考虑接受纺织业要求购买美国和欧盟名牌商标的建议,并希望能借助此项措施帮助巴基斯坦纺织企业在2005年1月1日配额取消之后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向世界名牌进军,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信心,未来中国名牌将在更为广泛的背景下为世界所认同。之所以使部分企业家说:“一个没有优秀人物的民族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一个没有名牌的企业是注定没有希望的企业,一个没有市场需求的名牌是注定必将消失的名牌”,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亦如此! (本网特约撰稿人 顾超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