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化50d/144f 超细旦纤维正被用来替代海岛丝
中国石化2002年度重点科研开发项目50d/144f多孔超细旦涤纶长丝在仪化公司涤纶五厂前纺车间的间接纺长丝装置上开发成功,其单丝纤度达到0.34dpf,是国内在常规纺丝装置上开发出的单丝纤度最细的品种。通过国内专业人士鉴定,该产品附加值高,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为制造高档纺织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同时也有效地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日前正被下游用户用来替代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海岛丝原料。 众所周知,市场上50d/144f多孔超细旦涤纶长丝相当紧缺,国内市场销售价格为38000元/吨,可以赢得利润的空间比较大,与国内海岛丝的价格几乎一样。因此,该产品完全能够替代当今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海岛丝原料。可以说,该纤维的用途非常的广阔,下游织造业可以用来织造仿麂皮、高档眼镜清洁布、高级轿车内饰布等各种高档面料,用该纤维织造的布匹综合了许多优质面料的优点,特别是用来织造羽绒服用面料更佳,可以说该纤维市场前景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高档仿真涤纶产品年需求量为10亿米,有一半是依赖于进口的,出口的服装也有70%是来料加工的。为了国内的资金不流失,为了提升本国的竞争力,化纤行业只有加大工作力度的走开发差别化纤维之路,才能使我国化纤行业真正走出沼泽。特别是在常规产品不景气的状况下,只有特殊的差别化产品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独领风骚,利润与市场潜力也都是巨大的。业内人士都很清楚,在国际上0.8~1dpf的长丝价格是常规丝的1.5倍,0.5dpf的长丝价格则可提高2倍多,以上数据足以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可以说,在目前我国化纤生产企业和纺织印染企业服装加工企业以及其它领域应用行业,在利益共存共享的前提之下,各个产业链必须要同心同德共同开发新产品,采取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联合开发市场的战略手段,使我国的化纤纺织工业真正革命一次。 最近,仪化涤纶五厂已经接到了来自上海、厦门等地的织造厂商的订单,这些用户表示要加强双方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宽产品品种领域。 (本网特约撰稿人 顾超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