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化纤产业过去与未来发展目标
韩国的化纤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作为韩国的出口主导型产业而增长,1987年化纤单一产业的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对国家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60年代到70年代,韩国化纤产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額的1/3,从1962年开始韩国推行经济开发计划,化纤产业作为最重要的外汇来源,对于支援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承担了火车头的任务,对韩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起了主导作用。 为了保护化纤产业的增长,韩国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规和措施,如关于化纤工业设施的临时措施法(1967-1979年),化纤工业现代化促进法(1979-1986年),从而促进了设施的现代化,抑制了设备过剩,支援了技术开发。1986年制定的工业发展法,支援了染色加工业的合理化事业(1987-1988年)以及产业结构调整(1990-1992)所需的资金。从70年代经80年代到90年代,韩国的化纤出口额直线增加,1993年更上升为世界第四位,成为合成纤維生产大国。 但是,这样的化纤出口增加的趋势,1995年达到顶点,1996年以后显示出减少的倾向。80年代末开始,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最近,韩国的化纤产业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外部环境,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口规则趋于强化,以及东南亚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上有差距,职工工资低,开展价格竞争。韩国国內环境,外汇急剧升值,工资上涨超过了生产的增长,使韩国化纤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为降低。 80年代末,为了克服面临的各种问题,保持韩国化纤产业的竞争力,作为增长产业继续发展,韩国政府于1989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制定了改善化纤结构的七年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推进了生产设施的自动化和省力化,增加了技术开发投资,追求产品的高級化和多样化,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开拓特殊地域的新市场,使出口市场多样化。从而,使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结构改善为技术密集型结构,强化国內化纤产业面向国际的立场,使出口市场多样化。但是,其间国內外形势急剧变化,该计划从纺丝到服装涉及整個化纤产业,过于庞大,使得改善化纤产业七年计划未能完全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韩国政府在化纤产业链中选择附加价值大,与发达国家技术上差距大的染色加工行业作为突破口,给予战略上的支援。 1993年末发表了21世纪先进染色加工技术开发计划,即DYETECH21。为了振兴化纤产业,在韩国最大的合成纤维基地大邱,从1999年到2003年5年间投资6800亿韩元。 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拿2003年与1998年相比,化纤产业的技术水准,以发达国家为100%,韩国从70%提高到80%,时装设计从65%提高到80%,商品的规划情报力从65%提高到85%,制品的差別化率从25%提高到35%(2007年为50%),产值从35万亿韩元增加到45万亿韩元。年出口额从184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世界市场占有率从5.4%提高到7%。 由于韩国化纤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且由于化纤产业的结构改善,从原料生产到制品各企业间合作的强化,确立直接应对市场需求的生产体制,预计2007年的出口将达3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9%,进入化纤先进国家的行列。 (思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