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纺织品平民化有多远
或许有一天,在人多拥挤的车厢里,别人一挤,你穿的衣服会马上飘逸出淡淡的茉莉花香,弥漫在你的周围,香飘四溢,令旁人心旷神怡;晚上,你回到家中,躺到床上的一刹那,会闻到森林中特有的松脂、青草的气味、产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你参加朋友的一个聚会,由于你穿的服装会随着灯光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着颜色,被朋友们认为很“酷”;在游泳池边,你穿的黑色泳衣,在跳入水中后变成了红色,令周围的人很诧异。你的服装有这样的功能:越是热闹的场合,越显其奥妙。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描述,而是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现实。这就是智能纺织品--一个全新领域,是高新技术在纺织行业中应用的集中体现。 智能纺织品代表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对服装的多种需求,成为开发智能纺织品的动力。东华大学沈新元教授介绍说,国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着手研究相变材料,制成可调温的纺织品,应用在宇航服装中。这类纤维材料可主动地、智能地控制周围的温度,故又称为智能调温纤维。还有智能变色纺织品,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成分或结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刺激后能作出响应的纤维,即可逆地改变颜色的纺织品。现阶段应用最多的主要为温致变色和光致变色二种智能纺织品纤维。在谈到我国在智能纺织品开发时,沈教授说,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局面。“自主创新不多,主要是跟踪研究”。他建议国家应加强对智能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尽快实现产业化。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虽然智能纺织品目前还没有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但它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紧跟世界纺织发展高端,瞄准当今纺织服装前沿科学,是行业的责任,也是应当支持和引导的。国家纺织“十一五”规划把智能纺织品列入其中,拿出自然科学基金进行支持。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将在适当的时机组织相关纺织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智能纺织品进行产业化研讨。 智能纺织品孕育潜在市场 据某国际数据公司测算,到2008年市场上将有139万件智能服装产品。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应用的领域十分有限。纺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文永奋对记者说,变色纤维产品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生产出来。如北京某研究所生产的变色服装,手在衣服上停留几分钟,手掌部位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但水洗多次后,变色的功能就消失了。他说,真正产业化的智能纺织产品还不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有些企业正在尝试生产智能纺织产品。如浙江有一家企业,开发生产的能给汽车降热保温的防尘罩。此防尘罩非一般的防尘罩,它是采用相变材料微胶囊技术工艺生产出来的。在纤维中藏有微粒胶囊,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藏在纤维中的相变材料吸收热量,从固态变为液态,降低了覆盖物表面温度。相反,当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放出热量,从液态变为固态,以保持周围正常的微气候环境。 业内专家告诉我们,“智能服装”将于未来十年大行其道,引领未来服装新潮流。我国纺织服装在智能化开发研究方面已有成果问世,但产业化应用上,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有差距。我们应当急起直追,缩短与之的距离。 智能纺织品平民化有多远 纺织品与材料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成果之一,纺织品新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开始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有关智能纺织品的设计、开发及其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受访人对智能纺织品还是更多地停留在兴趣和期盼上,因为那个东西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但毋庸质疑,随着我国纺织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会因为更多的先进技术变得更加方便、惬意和智能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再需要偷偷摸摸观察老板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心情怎样,如果看到红彤彤的警告色,那还是老老实实地干活吧;男人也不需要再绞尽脑汁地揣测貌似平静的女人内心到底是欢喜还是愤怒,亮闪闪的衣服让女人变得简单易懂了。智能纺织品的设计、开发使人们看到了纺织工业的希望和未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