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来源:中纺商会     发布时间:2007-3-21 13:51:18  

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对外贸易管理体系与欧盟实现对接。中国纺织品对保、罗两国出口也统一纳入中欧纺织品协议管理。根据欧盟1月初公布的2007年对华10类纺织品限制数量,平均增幅约2%(详见附件一)。纺织品服装同样是两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入盟后将获得更好的进入欧盟内部市场条件,但因进口关税降低,其内部市场同样将面临来自其他国家更激烈的竞争。 一、保、罗两国纺织服装业状况 纺织服装业是保、罗两国的传统重要产业,入盟后,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发展。两国产业特点趋同,但与中国区别很大。 1.企业数量多,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罗马尼亚现有纺织服装生产和经营公司7200家,员工超过45万人,年出口额40余亿美元。罗纺织工业已基本完成私有化,生产和出口的97%由私营公司实现。 罗纺织品生产和贸易公司约有2300家。其中,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占5%,10-250人的中小企业占27%,1-9人的企业占68%。大型企业中,83%实现了私有化,国有企业尚存30家。罗服装加工和贸易公司约4800家。其中,25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不到4%,10-250人的中小型企业占38%,1-9人的小型企业占58%。大型企业中,97%实现了私有化,国有企业只剩下5家。 保加利亚现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约3000家。95%是中小企业,大部分企业人数不超过100-150人,30%的公司人数在50人以下。企业多为单一所有者的有限责任公司。全行业从业人员约17万,年出口额20亿美元左右。因保各部门和组织间统计数据差距较大,但大体上纺织企业约占40%,而服装企业约占60%。 2.产业链不完整,原材料依赖进口纺织服装业虽然在保、罗两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两国均未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罗马尼亚纺织业较为落后,除印染和后整理设备较先进外,其余设备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产品,无法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所需原料70%以上依赖进口。服装加工业整体装备水平较高,但85%原辅料需要进口。保纺织业只能满足服装加工业40%的需求,其余60%原辅料需要进口,其中90%从欧盟进口。 3.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市场集中在欧盟据罗方有关组织介绍,罗纺织品服装出口80%左右是为德国、荷兰和意大利等国的品牌企业进行来料加工,95%产品销售欧盟市场。保加利亚虽无依赖来料加工业务比率统计,但据了解,近一半服装加工企业靠欧盟其它国家的来料加工生存,产品几乎全部返销欧盟。 4.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削弱目前,罗马尼亚纺织服装业工人平均工资约100美元,是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低工资导致工人短缺,一些企业被迫增加工资,中小企业破产增多。入盟后,当地工资水平增加较快,以平均每月0.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纺织服装业平均工资将增加到300-400欧元,产品价格竞争力届时将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2000年至2003年,保加利亚纺织服装业平均工资从75欧元增长到91欧元。2004年全年纺织服装业平均月薪为124美元,其中,纺织行业约152美元,服装行业约119美元,但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月184美元的水平。2005年和2006年工资孝都获得了10%左右的增速。从目前的工资水平和增速来看,保、罗两国纺织服装业工资水平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欧盟内最低的,但若与亚洲、非洲国家水平相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2006年罗马尼亚纺织品服装出口为41.68亿欧元,下降了1.2%。 5.外资企业促进了两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伴随着欧盟东扩,西欧国家也将生产基地向保、罗等中东欧国家转移。据罗方公布的数据,至2005年底,约有700家西欧企业在罗投资办厂,开展来料加工业务,产品销往欧盟市场。到2004年6月底,保纺织服装业累计吸引外资3.8亿美元,投资方同样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西欧国家。这些外资企业为两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先进管理和大量订单,是两国纺织服装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6.小批量订单是保、罗两国出口的主要特点地理位置近,运输便利,企业规模小,灵活性大,可保证快速交货,是保、罗两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使他们能承接件数少、花样多和变化大的小批量订单。虽然难度大,但附加值往往要高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很多。据了解,60%-70%保服装加工企业从事时装生产。 7.人力资源短缺限制规模扩大受低工资影响和劳动力资源限制,保、罗两国普遍缺少劳工,特别是缺少技术熟练工人,而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缺少高级管理人才现象,导致工厂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开拓国际市场不力。两国纺织服装业工资水平属盟内最低,从盟内引进管理人才和劳工不现实,但若从盟外大量引进,受欧盟相关法律束缚,困难不小。 二、中国与保、罗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罗织品服装贸易额为51亿美元,增长696%。其中,中方出口额为50.82亿美元,增长704%,进口额为1792万美元,增长61%。中保纺织品服装贸易额为13.11亿美元,增长904%。其中,中方出口额为13亿美元,增长963%,进口额为444万美元,增长95.5%。在保、罗入盟前一年中国对两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暴增,引起各方关注,但从以下分析中就可看出,这是特殊条件下的非正常增长,2007年我对两国出口若出现暴跌也在情理之中。 1.2006年保GDP增长约6.5%,罗增长7.7%。居民收入有所增长,但增幅不超过20%,相应购买力未出现爆炸式提高,出口平缓,纺织品服装进口只有5%以下的增长,大量进口既无需求,也无必要。 2.罗方统计,2006年纺织品服装进口金额为33.85亿欧元,中国向罗出口全部商品金额为17.4亿欧元。保方统计,去年中国向保出口全部商品的金额为7.64亿欧元。从对方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即使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全部为纺织品服装,也远远低于中方的统计。 3.从我对保、罗两国出口结构来看,纺织品增幅尚在正常范围。对保出口纺织品4100万美元,增长53.8%,对罗出口1.11亿美元,增长9.8%。而服装出口,特别是针织和梭织服装,其增幅明显不失常。对保出口针织和梭织服装为3.8亿美元和8.68亿美元,分别增长1228%和1347%;对罗出口针织和梭织服装为13亿美元和36亿美元,分别增长551%和1136%。据了解,针织和梭织服装也是当地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商品,在入盟前两国都实行高关税保护政策,税率在20%-30%之间。若中方统计数据商品真的出口到了两国,那么两国相应企业早就该所剩无几了。 4.从欧盟在2007年2月公布的中国受限10个类别清关率来看,2006年虽然对欧出口紧俏类别清关率较高(详见附件二),但无一类达到百分百清关,特别是到去年6月底前最紧俏类别如裤子、衬衫都未达到50%的清关率,只是到了年底清关率才稳步上升。企业无必要冒险经保、罗各欧盟转口。 5.今年2月份初纺织商会在调查发现,2006年对保、罗两国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公司,但主要集中在针织和梭织服装等输欧美受限种类,有些公司报关价格超过全国均价5-7倍,明显不在合理范围,如一件棉制裤子海关报价高达200美元。有些公司在报关后产品并未出口。因此,虚报出口价格,企图抢占输欧配额才是导致对保、罗两国出口激增的真正原因。 三、保、罗入盟对中国纺织品向欧盟出口的影响 1.入盟后,两国将实行与欧盟统一的进口关税税率,纺织品服装进口平均关税下调60%左右,为我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两国总计人口约3000万,是欧盟内欧盟内最穷的两国,居民购买力不高,且两国服装加工业都很发达。因此,我对两国出口服装的潜力不大,但因两国服装加工所需原辅料均要大量进口,纺织品出口尚有较大空间。 2.纺织服装业在保、罗两国均是工资收入较低的行业,劳动力短缺,工资成本上升快。但由于入盟后,与盟内其他国家在人员往来、融资、物流等方面更加便利,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两国纺织服装业,在承接以小批量订单上的优势并不会消失,盟外国家企业想抢占这块市场难度较大。能承接大批量订单的外资企业主要加工品牌服装,短期内向外转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入盟后,两国纺织服装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3.入盟前,我对保、罗两国出口以华商在当地市场批发和零售为主,但入盟后这种贸易方式则面临着必须改变的局面。从3月份罗马尼亚当局查封500多个华人仓库的举动中可以看出,整顿和规范贸易和市场秩序的工作已经启动。若要在两国的市场份额,我出口企业需调整贸易方式,向正常、规范的贸易转变。同时,由于开始受配额限制,再出口低附加值的商品将无利可图,应提高商品档次,增加附加值高产品的出口。 4.入盟前,保、罗两国对我纺织品多有抱怨,认为冲击了当地市场,影响就业,但出于与我良好外交关系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一直未采取限制措施。入盟后,双边因素对其决策的影响将减弱,若中欧纺织品协议到期后,欧盟酝酿对我采取新的限制措施时,两国站出来支持的可能性大增。 5.由于两国纺织业落后,需进口满足服装加工需求,因此,我对欧盟出口纺织品与两国基本上不存在竞争。服装上,特别是针织和梭织服装会有一定竞争,但对于两国主要从事的品牌加工方面冲突会小些,而对于一般商品的竞争会激烈些,总体来说,受产能限制,对我进入欧盟市场影响不大。  6.欧盟对设限类别增幅设定的原则是以2004年和2005年我对保、罗两国出口平均值为准。考虑2006年我对欧盟出口清关率还有剩余,且对两国实际出口数量不大,因此,我对保、罗出口受限类别影响有限。 附件一、欧盟对华设限类别增幅表 [SINOTEXTABLE] 附件二、2006年中欧10个设限类别清关率 [SINOTEXTABLE]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