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国产皮辊皮圈 实现低投入高回报
推进皮辊皮圈的国产化,既能够扩大国产皮辊皮圈的市场占有率,也使纺织企业实现节能降耗、低投入、高回报的理想。国产皮辊皮圈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与进口件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目前,国产上皮圈价格为0.6~0.7元/只,下皮圈1.2~1.4元/只,总计不过2.5元左右/套;而进口上皮圈4.4元/只左右,下皮圈7.3元/只左右,总计达到11.5元/套以上。按产品的使用周期来计算,以国产件一年、进口件3年为周期计算,3年下来每10000锭细纱需用国产件11250只(考虑备用及损耗)X2.5元X3次周期=84375元;而进口件需11250只X11.5元=129375元,节约成本费用为45000元。所以说,如果国产胶辊胶圈质量能满足纺纱厂的纺纱质量的要求,市场占有率将是相当可观的。 近年来,国产皮辊皮圈的质量档次也在逐步提升,与进口产品的质量差距在逐步缩小,特别在皮辊的质量方面,从我们的应用中反映出了比较大的变化:皮辊上车抗绕性、皮辊的耐磨使用性能、皮辊的纺纱质量都有较好的提升。在此结合我公司使用国产皮辊皮圈的情况谈几点经验: 在皮辊回磨周期与回磨量的掌握方面,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某种皮辊确定一个回磨周期后,掌握好对回磨的皮辊回磨量,力求消除皮辊的中凹及表面状态,回磨量控制少。因此,正常情况下回磨皮辊回磨量掌握在0.15毫米内,最多不超过0.20毫米。皮辊上车直径最初为D30毫米,用到最后直径在D27.3毫米,则共计18至13.5个周期;进口皮辊的回磨周期为,前期两年左右掌握在7~8个月,以后平均在6个月左右,皮辊的使用期限可达到7年~9年。进口皮辊一方面是本身的胶质很好,综合状态好,另一方面在掌握回磨因素、品种安排方面较适当。 在国产皮辊的选用问题上,原则上是先少量试用至少半年以上,在成纱质量、抗绕性能较好的基础上,以皮辊的耐用耐磨性、中凹现象不明显并能确保6个月以上的使用周期作为选用皮辊的标准。根据使用情况来看,天津靖隆皮辊MS65铝衬比较好,试验时的使用回磨周期可达8个月,其耐用性好,成纱质量指标可与JA466型ACCOTEX皮辊媲美,个别指标还更好。目前正在试用的八一胶辊BYC2165铝衬上车情况良好,成纱质量指标很好。无锡965胶辊的前期使用情况相当好,成纱质量超过进口皮辊,胶质也不错,回磨周期按时6个月,皮辊回磨量掌握在0.15毫米内,该产品在铝衬问题上已得到进一步改进,其使用期限至少能够达到5年~6年。 在皮辊与品种支数、纺纱时间的合理安排方面,新购进的皮辊在硬度规格上以适纺高支纱JC40支、JC32支为准,硬度为65度、66度。在新批皮辊使用一定时期后,随着皮辊直径的回磨变小、硬度逐步变大,再转用至纺中低支纱JC26支直至低支纱JC20支。这个转换期大约为3~4年左右,这样既可延长使用时间,保证相应品种质量,也有利于购进皮辊的新批次依次安排,保证了高支纱高质量的要求。我们建议,如果有必要,可将硬度较高、直径略小的皮辊在转用低支纱后再转用至适当档位后皮辊用,可以进一步延长皮辊的使用时间。 此外,我们认为皮圈的使用状况没有皮辊理想。国产皮圈的使用周期性短,一般为1年~1.5年。细纱机速调整后的适应性较差,速度由12500转/分钟提至13500转/分钟后,条干CV%、粗细节方面有较大的恶化趋势,而进口皮圈差异相对较小。当然在纺中低支纱方面,此情况稍好些。所以我公司所用的国产皮圈多数用来纺JC26支以下品种,最高为JC32支。这也说明了国产皮圈的差距和不足。 国产皮辊的使用性能较皮圈的使用性能稍好些,与进口产品相比,某些国产皮辊的胶质、可纺纱质量也有时要好于进口件,耐磨性相当,如无锡965胶辊、天津靖隆皮辊MS65铝衬、八一胶辊BYC2165铝衬等。但国产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产生的各种问题会影响整批皮辊的使用期限,如按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寿命至少应为5~6年左右,但实际上没有达到。我认为这是国产皮辊超越进口皮辊的关键。而国产皮圈的使用在两方面亟需改进:一是要改进高车速纺高支纱的适纺性能;二是使用寿命的改进,期望能达到进口皮圈的3年使用周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