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专家现场鉴定,位于三师四十五团和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的50亩麦后复播棉花示范田,创造平均亩产籽棉346.7公斤的佳绩,刷新我国干旱区麦后复播棉花高产纪录。
在该示范田里,专家组按照农业农村部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测产验收办法进行田间产量调查和鉴定,结果显示:种植的“新垦棉1号”亩株数约1.4万株,亩铃数约7.7万个,单铃重5.25克,平均亩产籽棉346.7公斤。
过去,南疆麦后复播作物以玉米为主,棉花因生育期长、光热需求高,难以进入复播序列。近年来,兵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积极推动种植制度创新,大胆探索粮棉轮作模式。2024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在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创建的麦后直播棉花试验示范田平均亩产籽棉突破300公斤,标志着兵团麦后复播棉花技术取得成功。
“棉花需在6月中旬小麦收获后抢时播种,有效生长期不足120天,品种熟性是瓶颈之一。”自治区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雪源介绍,新疆农垦科学院自主培育的“新垦棉1号”生育期在120天之内,能满足南疆麦后复播棉花的光热需求,且具有早现蕾、早开花、早吐絮、吐絮集中、铃期短的优良性状,填补南疆麦后复播棉花品种的空白,为麦棉轮作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聚焦棉花蕾铃发育等动态指标,让棉花在有限光热资源中完成关键生育阶段,同时,应用‘新垦棉1号’麦后复播轻简栽培技术能有效降低种植成本,进一步提升种植户收益。”新疆农垦科学院麦后棉攻关总体技术首席专家、棉花研究所所长谢宗铭介绍。
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魏建军表示,兵团麦后复播棉花单产创造我国干旱区高产纪录,对于完善我国干旱区“2年3熟”种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院将尽快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规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贡献兵团力量。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C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